点击
上方文字
关注我们
“过去农民靠天吃饭,收成时好时坏,现在国家政策好了,科技发达了,我们都没想到,庄稼还可以这样种。”宜兴丁蜀镇莲花荡的农民望着眼前的高标准农田由衷感慨到。通过物联网技术监控作物实时生长情况,像打点滴一样精确到分秒灌溉水肥……在科技智慧的加持下,宜兴的有机大米、水果番茄等农作物不仅高效增产品质好,还吸引了源源不断的订单、卖出了好价钱。 去年,宜兴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正大力推进“产业+园区”“科技+示范”“生态+观光”的都市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智慧、生态、融合”为主题的都市智慧农业创新应用先导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示范区。 莲花荡里种出来“金稻米” 宜兴丁蜀镇莲花荡里种出的有机大米可是顶呱呱的。在物联网技术的加持下,“莲花荡”牌大米曾连续3次获得国家金奖。“有机大米品牌已经做了5年,随着科技化、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种出来的高品质有机大米在市场上很畅销,上海、北京等外地客户都慕名来买,售价20元/斤。”宜兴莲花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彩芬指着地里200亩油菜介绍,“油菜可以肥田,马上要收割了,6月10日左右这片地就开始插秧。” 然而早几年前,这里还是成片的鱼塘、连排的猪舍,环境脏乱不堪。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过程中,丁蜀镇不仅退渔还田、拆除猪舍等,还引导市三洞桥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农场单位用上物联网技术,成功演绎生态种植到智慧种植的“升级版”。 在农田里,记者发现了水肥一体机,气象监测、土壤墒情监测设备,太阳能杀虫灯等。这些物联网设备颠覆了传统的凭经验种植,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曾被模糊处理的一些问题,在被无线采集终端收集后可通过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农民不用置身田间,只要掏出手机通过APP连接物联网中心,即可实时掌握温湿度、光照、降雨量、风向等农情信息。何时插秧、施肥、长成、收割,全部通过科技和数据来做决策。 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不仅有效降低了劳作成本,还降低了水肥等使用量,每亩地可节约成本400余元。华丽变身的莲花荡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化、精品化的旅游观光农业之路。这个月初,莲花荡又入选了江苏省首批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名单,农场将围绕耕翻、插秧、植保、收割等种植全过程推进无人化农场建设。 智能灌溉给作物“打点滴” 临近中午,室外温度接近30摄氏度,位于宜兴和桥镇的辰希缘都市果园种植大棚内却凉爽舒适。大棚里除了种植区域外,其余地面都是干净平整的水泥地,一点没有传统田地泥泞的脏乱感。在面积约10亩的水果番茄大棚区里,藤蔓上既有绽放的小黄花,又有挂着的成串果实。挑一颗熟果摘下,咬一口汁水饱满,是小时候吃到的味道。“这是日本进口的中玉,皮薄多汁,平均甜度大于8度,番茄红素、胡萝卜素、谷氨酸等营养成分也高于普通番茄,而且无限生长。”负责人李怀军介绍,这批番茄是去年8月底种植的,采摘期可以从去年11月上旬延续到今年7月底,平均一株全年产量3公斤。 优质的品种加上智能化管理,让番茄的品质更上一层楼。一方面,这里的番茄种植脱离了传统土壤,采用进口的深海泥炭基质,可以杜绝细菌。另一方面,得益于智能灌溉设备,通过计算机监控湿度、温度、病虫害情况,从埋在基质里的管道把番茄成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像打点滴一样精准输送到位,不打农药,虫害极少。李怀军表示,现在一亩地的产值能达到65-70万元。 另一个大棚里,15亩新西兰红心猕猴桃也开始挂果,繁茂的藤蔓爬满了顶部支架。每棵猕猴桃树长在约5-6平方米的花坛里,通过计算机控制精准搭配营养和施肥,在节约水肥、绿色环保的同时,提高果实品质。“每棵树都能根据不同状态进行精细化管理,预计亩产约有7000斤。”多年的种植经验让李怀军深信,只有发展精细化、智慧化的现代农业才有出路,“现在整个种植区只需5个人手进行整株、接待等工作,基本实现生产自动化”。 据悉,近年来,丁蜀镇联合中国移动无锡分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宜兴农业物联网研究中心合力打造农业物联网小镇,农业物联网建设已成功覆盖大田种植、水产养殖、设施园艺、茶叶生产、乡村旅游等多个领域,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了一条新道路。 文章来源:新华报业网 免责声明 一、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图片内容如果无法和版权者联系,我们本着尊重的原则,在文章右部或者下部等处特别醒目地注明来源说明。 二、PIS精准农业视界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提供保证,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更多精彩 扫码关注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